主視覺輪播

夏季野溪用水 醫籲小心水蛭寄生

分享
167

水蛭

(特派員陳錦玲 南投報導) 隨著盛夏來臨,農忙者使用水源的機會增加,民眾前往溪邊、池塘戲水消暑的機會也大增。然而,潛藏在淡水中的水蛭,卻可能成為健康隱憂。近日,竹山秀傳醫院便接獲一起水蛭寄生人體的特殊案例,醫師提醒,水蛭寄生雖然不常見,但輕則流血不適,重則恐影響呼吸道功能,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日前,一位56歲的蔡姓男子因覺得喉部有異物感,甚至在張嘴時發現黑影蠕動,便前往竹山秀傳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經莊碧焜院長透過內視鏡檢查,赫然從病患的左側鼻腔內發現一隻長約4公分的水蛭,正牢牢吸附在鼻子後方的軟顎上。莊院長隨即以噴灑麻藥的方式,讓水蛭自行收縮脫落,成功避免了強行拔除可能導致的出血或殘留問題。

莊碧焜院長指出,竹山秀傳醫院先前也曾處理過3起水蛭附著的案例,但都在鼻腔內發現,病人常出現鼻塞、流鼻血、鼻子癢等症狀。這次蔡姓男子是院內首次在鼻咽部的軟顎上發現水蛭,顯示水蛭寄生的位置可能更多元。

醫師說明,水蛭常見於溪流、池塘、稻田等淡水環境。當民眾在這些地方戲水、盥洗,或甚至誤飲未經煮沸的山泉水時,體型細小的水蛭幼體或成體便可能伺機鑽入人體開口處,如鼻腔、口腔、眼睛等處,吸附在黏膜上吸血。

若水蛭不幸進入喉嚨或鼻咽部,患者除了會有異物感,還可能出現劇烈咳嗽、聲音沙啞,甚至造成呼吸道阻塞,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不可不慎。

醫師特別強調,水蛭唾液中的麻醉成分,也常讓患者在水蛭吸附初期毫無察覺,直到水蛭體型變大或症狀明顯才被發現。為避免水蛭寄生,呼籲民眾:如需使用山泉水或野外水源清潔臉部或口鼻,可以用手帕或毛巾擦拭,避免直接潑灑,以免水蛭潛入。

若不幸懷疑有水蛭寄生,切勿驚慌,也絕不可自行嘗試挖出或拉扯。自行處理可能導致水蛭鑽得更深,或口器斷裂殘留體內,增加感染風險。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前往醫院,由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透過內視鏡確認後再使用麻醉藥處理,即可安全取出,確保患者安全與健康。

分享

閱讀更多

南投警籲用路人守法行駛 避免受罰保平安

竹山鎮臺3丙線4.7公里

暨大首度挺進全球百大創新大學!三項實力登上世界前20強

菲律賓高校委員會主席積極鼓勵各大學參與世界創新大學評比

南投縣濁水鐵道114年人文研習會員大會

理事長李育仁會務報告

南投舞蹈團受邀赴義參與國際藝術節 展現台灣文化軟實力

文化局林榮森局長特地於出團前親自前往排練場地拜訪

DEI引領社區新思維 南投旗艦計畫攜手34社區共創未來

社會及勞動局林志忠局長

南投縣社區評鑑成績出爐 十社區奪優等

南投縣社區評鑑成績出爐 十社區奪優等

當您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