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極度瀕危穿山甲〜國際專家齊聚研商大計
2017年12月04日
為有效整合保育策略,挽救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的穿山甲,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於106年12月4日至8日,在動物園新光特展館國際會議廳共同辦理「2017整合保育暨穿山甲族群與棲地存續分析國際研討會」。與會成員達13國151人,包含來自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專家群、國際動物園、水族館、及救傷收容中心等機構、國內保育相關機構、國內公私立動物救傷及照養單位、國內動物保育相關系所代表及關心穿山甲保育的各界人士,共同匯整更新近年來穿山甲族群及棲地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期望能找出既符現況、又具可行性的保育策略與行動方案。
由於多年來臺灣自然資源開發與棲地環境改變等因素,本土中華穿山甲野外族群持續遭受生存威脅。而在臺灣以外的地區,甚至還存在龐大的獵捕壓力,使中華穿山甲和同產於亞洲的馬來穿山甲,在去年就都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即便臺灣在中華穿山甲的保育工作上,已累積相當多的專業資訊與經驗,但面對來自全球的關注與期望,仍有必要積極調整保育策略與行動方案。本次會議共分成三大主題:(一)整合保育計畫:族群與棲地分析以及整合保育策略(二)穿山甲族群與棲地分析PHVA工作坊:針對臺灣地區中華穿山甲族群,進行資料整合分析與保育策略規劃(三)穿山甲保育計畫於政策面之推動,確認計畫進程及建立保育管理行動。
長期以來,華人地區一直是穿山甲最大的消費市場,不論是中藥對穿山甲鱗甲的需求,還是對穿山甲肉功效近乎迷信的認知,即便是華盛頓公約將穿山甲列為附錄二的物種,要求各國進行管制,仍無法阻擋對穿山甲的獵捕、走私與買賣等不法行為,這樣的消費需求,導致亞洲、非洲地區的穿山甲族群,除了必須面臨森林棲地持續破壞的生存壓力之外,還必須承受強大的非法捕獵壓力。
臺北市立動物園在中華穿山甲保育繁殖上的成果揚名國際,牠們是非常特別的動物,全身佈滿鱗甲,遇到危險時會立刻捲曲不動,由於口中沒有牙齒,食性相當特別,加上經常拒吃人工調配的替代食物,使得過去救傷的穿山甲於人工圈養環境下很難存活。有鑑於此,臺北市立動物園將在此次會議中,適時地提供世界各國關心穿山甲救援與保育工作人員相關的珍貴訊息,並進一步推展穿山甲的域內保育工作,從而對穿山甲在臺灣的族群與棲地需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實際的後續作為,讓有「盔甲精靈」之稱的穿山甲,能在地球上永續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