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咱的長輩,選擇養護機構有撇步
2017年06月01日
72歲陳爺爺嚴重腦中風,家人因為上班無法自行照顧,所以將陳爺爺送到離家最近的老人養護機構照顧。高齡化社會來臨,加上現今雙薪家庭普遍,像這樣家中有失能長輩,家人無法兼顧而將長輩送到老人養護機構照顧的家庭越來越多,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提醒民眾,選擇老人養護機構時要先確認機構是否合法立案、務必要和機構簽訂服務契約、並且事先了解收費項目。
一般民眾在幫家中長輩選擇機構時,通常考量的因素是費用能否負擔,以及機構是否離家近方便探訪。但屏東縣政府社會處特別提醒民眾,即便「費用」及「距離遠近」是主要考量,在選擇上還是要掌握下列3要件,才能找到比較理想的老人機構:
1. 合法立案:老人福利機構在申請立案時,其環境設施、人力、公共安全、服務方式等項目必須合乎法規。立案後,依規定也必須接受政府的查核和評鑑。所以,選擇合法立案機構是服務品質的基本保障。立案的機構會將政府開立的立案證書懸掛在明顯處,民眾在參觀機構可一併留意。
2. 簽訂契約:老人福利機構依法必須與長輩或家屬訂定書面契約,契約內容包括每月費用多少、住哪一間房間、照顧內容、緊急事故處理流程…等。簽約前有5天審閱期,仔細閱讀契約內容並與機構簽訂完整契約,才能避免後續的糾紛,保障雙方權益。
3. 事先了解收費項目:一般而言,每月照顧費包含膳食費和照顧費,其他耗材像是衛生紙、紙尿褲就必須另外計算。建議有預算考量的民眾要事先問清楚細節,避免實際費用和本身預算產生落差,繳納費用後也要索取收據或繳費證明,以免日後爭議。
除此之外,仔細挑選好老人機構後,最重要的是家屬要時常探視、關心長輩的適應狀況,確認長輩是否住在當初約定的房間內,同時觀察環境空間是否維持乾淨無異味。多留意照顧的細節,才能掌握長輩受照顧的狀況,發生任何問題及早處理。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表示,近來許多民眾反應的照顧糾紛通常與收費爭議及照顧品質有關,而近年來養護機構發生的火災事件,根據衛福部的分析,其原因包括未符合建築消防法規、防災教育不足、照顧人力與交接問題等,這些原因大多可以事先了解與預防。未來,社會處除了加強管理與稽查之外,也呼籲民眾選擇老人機構時能多打聽多觀察,把握選擇的撇步,有需要可至屏東縣社會處網站查詢老人福利機構名冊及歷年評鑑等級資料,以利找到心目中理想的照顧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