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剪紙藝術」巧思 臺灣民俗文物館 戲臺棚架展新貌
2017年05月21日
( 特派員陳錦玲台中報導 )
「臺灣民俗文物館戲臺延伸擴建及戶外雨遮棚架工程」已於今年5月完工,其頂蓋設計引入傳統剪紙藝術的巧思,營造特殊光影,將帶給市民煥然一新的展演場域和豐富的城市美景。加上在地的中臺科技大學接手臺灣民俗文物館OT經營管理,未來將透過文物展覽及民俗教育推廣,達到保存與創新的雙重目的。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5月21日舉辦戲臺棚架完工暨中臺科大營運開幕活動,特別邀請到副市長林依瑩、中臺科技大學董事長李沛霖及校長李隆盛共同主持開幕儀式。現場包含沈佑蓮議員、陳成添議員、曾朝榮議員、蔡雅玲議員、賴順仁議員、文化局王志誠局長、北屯區林啟正區長、平心里陳文欽里長、平順里賴錫鏗里長及同榮里王煌照里長親自到場祝賀,立法委員盧秀燕、謝明源議員,均派代表出席共襄盛舉。
林依瑩副市長於開幕致詞時特別感謝北屯區議員們在議會大力支持預算,讓今天這項工程可以迅速完工,也感謝中臺科技大學接手經營管理,結合傳統與現代,再現臺灣民俗文物館的風華與璀璨。副市長指出北屯區人文薈萃,配合林佳龍市長推動臺中文化城政策,加上在地里長及區長的大力支持,相信民俗文物館的經營一定能圓滿成功。會後,副市長也參與現場剪紙活動,剪出臺中市市花山櫻花造型,向現場民眾一起宣傳2018花博在臺中。
文化局指出,完工的戲臺棚架呈現出「四平八穩」的意念,蘊含安寧、穩固與安全;在不強奪主體傳統建築物的風采下,以極簡且帶點新潮的方式融入公園,不僅襯托且連結傳統建築群,也滿足使用者遮陽避雨的需求,完成啟用後將提供做為活動和表演的場地,帶給市民一個更好的展演場域。
臺灣民俗文物館於73年開工興建,座落於臺中市民俗公園內,以典藏「民俗」類文化資產與承傳「民藝」類工藝技術為使命。歷經30餘年,原有戲棚較為老舊,已不敷當下多元表演型態,且戲臺下觀眾位置也常因天氣因素影響演出。在地方里長與民意代表的極力爭取下,市長林佳龍於是在去(105)年1月5日前往館內視察後,撥款辦理戲臺延伸擴建及戶外棚架及地下新展場戶外入口遮雨棚架,此案由文化局執行並由建築師黃德生規劃設計,除提供市民更優質的休憩空間,盼同時也充實相關活動,而吸引更多人潮參觀。
為提升公園的活力與強化公共空間的藝術,戲台前的雨遮棚頂蓋設計引入「傳統剪紙藝術」的巧思,呈現傳統建築元素,當陽光灑落,光與影的變化,將增加廣場的趣味性;頂棚以「紅色」表現,代表喜氣、熱情與歡迎之意味,呼應民俗公園的本質。
臺中市北屯區唯一的大學院校中臺科大接手營運管理後,計畫將大學院校的活力與資源導入,並透過舉辦各項民俗講座、社區大學課程研習、繪畫書法及地方民俗技藝表演等,打造結合藝文、展演、遊憩、健康與人文關懷特色的主題園區,打造臺灣民俗文物館成為臺中的民俗藝文重鎮。
未來,臺灣民俗文物館與新落成的戶外雨遮棚架,將在中臺科技大學經營下將持續投入人力物力,推動文化設施永續再利用,讓民俗文物館成為台中市最美麗之風景,帶給市民朋友一個更好的展演空間與休閒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