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新突破 踴躍篩檢送好米
2016年11月29日
自1990年至今,全球乳癌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中,且已是亞洲婦女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乳癌是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平均每天有28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且是我國婦女死亡率第4位之癌症,平均每天有5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
60歲的曾女士7年前確診罹患HER2陽性第二期乳癌,原擔心惡化擴散,想切除全部乳房,後進行術前標靶輔助療法,腫瘤縮小有利手術,順利保留乳房。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過去都是先手術,再進行全身性輔助治療,但從診斷、住院、手術到傷口恢復,通常都要3週後才開始全身性治療,可能已有少數癌細胞擴散風險,且患者腫瘤若超過3公分,加上預留切除的範圍或許不能保留乳房。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發起乳癌術前治療觀念調查結果發現,46%的女性認為切除乳房對她們造成影響,包含穿著、自信心、身體平衡、參與社交活動意願。「少奶奶」常是乳癌患者自嘲的用語,不少人面對失去乳房仍感覺失落、沒有自信,甚至影響抗癌決心。術前標靶輔助治療是在確診後就先進行全身性治療,改變治療順序,加上雙標靶治療及化療有助縮小腫瘤,手術範圍不用這麼大,讓病人更有機會保留乳房。
乳癌發生率持續增加的原因,與人口老化、生活型態西化、肥胖人口增加、癌症篩檢的推廣、環境荷爾蒙暴露;最新癌症登記數據顯示,臺灣婦女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這表示約每13位女性即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乳癌。在此呼籲婦女朋友們應主動遠離菸、酒等危險因子,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並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有異狀者則切勿諱疾忌醫。
凡45-69歲或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符合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攜帶健保卡並在以下新竹縣衛生所12月份乳房攝影篩檢活動完成者,即可獲得芎林米一包,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