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離岸風電巨擘丹能風力 歡慶台灣辦公室揭幕 推動能源發展未來 產官學合作共構綠能生態系
2016年11月16日
隨著政府積極佈局綠能產業,逐步落實能源轉型與推動綠色經濟,全球離岸風電領導廠商丹能風力(DONG Energy)今日正式宣布揭幕台灣辦公室,攜手台灣產、官、學界多方資源,共同推動能源發展未來,象徵深耕台灣的承諾與決心。除了經濟部政務次長沈榮津、彰化縣副縣長陳善報等長官與各界夥伴蒞臨揭幕活動致上祝福,丹能風力首席執行長Samuel Leupold首度現身台灣,展現對台灣市場的重視。丹能風力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區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在會上分享彰化風場的開發進度,並與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胡耀祖博士共同簽訂合作意向書,投注全球領先、累積25年智慧的離岸風電研發能力,與產業智庫打造台灣的離岸風力生態系,推動業界向前邁進。
今日慶祝活動中,除了感謝各界的支持,柏森文更以丹能風力全球開發經驗為例,目前丹能營運中的離岸風機裝置容量已達3GW,正好是台灣政府規劃2025年離岸風電的發電目標。柏森文表示:「台灣擁有良好且類似於歐洲的風場條件與完善法規,結合丹能風力超過25年的經驗,相信能成功營造台灣離岸風力發電生態系,協助台灣政府實現2025非核家園。」
喜迎台灣辦公室揭幕-彰化風場評估中 至少2GW風電潛力
柏森文也指出,經濟部評定的36座優良風場中,彰化地區就占有21處,丹能風力計畫開發其中4座風場,經政府通過環評,及丹能董事會的投資審批後,風場建設可期於2021年至2024年間啟動,預估總裝置容量至少2GW。丹能風力將挹注可觀資金投入台灣發展能源的基礎建設,除了有效支持能源轉型過渡期,更能打造在地產業供應鏈、創造就業機會。
結合在地智庫資源 落實產業發展
會中另外一大亮點則是丹能風力宣布與工研院合作消息,由丹能風力亞太區總經理柏森文與工研院綠能所所長胡耀祖博士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展開離岸風力技術研究、致力培養在地人才、以及發掘可能的產業合作機會。丹能風力在歐洲已和7所大學進行產學合作,未來也將與台灣學界攜手,聚焦離岸風力相關研究,產學合作除支持營運需求,期盼結合在地開發經驗,一舉奠定台灣亞太離岸風電先驅地位。
離岸風電龍頭 共同推動綠能向前
繼2015年進軍美國離岸風電市場,丹能風力緊接著宣布成立台灣辦公室,象徵離岸風力已然成為全球產業;今年丹能風力順利設置第1000支風機,是全球首家達到此里程碑的風場開發商,目前擁有達3GW的營運裝置容量、與4.4GW建造中裝置容量,展示離岸風力成熟的產業基礎。丹能風力全球首席執行長Samuel Leupold以「推動能源未來(Moving Energy Forward)」為題,宣誓將以全球經驗協助台灣政府推動綠能產業,打造在地產業雄厚實力。丹能風力以台灣作為亞太區起點,構築區域型的綠能生態系,協助政府推升國家競爭力。
關於丹能風力
北歐能源巨擘丹能集團旗下子公司,丹能風力股份有限公司自1991年建設第一座風場以來,持續致力將傳統能源系統轉換為具永續性的可再生能源,替客戶、股東及風場所在地人民創造更高的能源經濟價值。身為離岸風力產業龍頭,丹能風力擁有25年離岸風場開發、建造、營運的豐富經驗,累計打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 丹能風力看好亞洲區的離岸風力市場潛力,以及台灣風場的爆發力與投入永續能源開發的決心,2016年選擇台灣做為耕耘亞洲市場基地,以超過廿五年的實務經驗與全球產業資源,協助國內關鍵廠商建立堅實基礎,啟動離岸風力發電的高速成長。
關於工研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國際級的應用科技研發機構,自成立以來培育超過140位CEO、累積超過2萬件專利,並新創及育成244家公司。為因應產業環境趨勢,工研院除持續深化技術前瞻性與跨領域技術整合外,更提供全方位的研發合作與商業顧問服務,包括新技術與新產品委託開發、小型試量產、製程改善、檢校量測,以及技術移轉、智權加值服務等,並設置開放實驗室及育成中心,積極推動及育成新創公司,加速產業技術開發及開創新興高科技產業。工研院與業界一同攜手,共享創新永續及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