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國小「大手牽小手,校園護樹藝起走
2016年11月10日
福德國小桃花心木生病了,台灣老樹救援協會與國小共同邀請樹醫生看診,偕同彰化縣林世賢議員、教育處劉致芬督學、師生、家長、校友、地方耆老及員林扶輪社、員林誼真扶輪社等單位共同參與,期望落實綠色校園之概念,推廣校園樹木健康養護技術,讓後代子孫能共乘涼蔭。
校長邱鈺清說,福德國小占地三甲,建校四十餘年來,全體師生打造了一個草地如茵、綠樹蓊鬱及花木扶疏的美麗園區;是進行教學的優質環境,也是家長、民眾早晚及假日休閒運動的最佳場所,緊密聯繫著學校和社區間美好和諧的公共關係。
但近十年來,老樹陸續發生狀況,先是壯碩的樟樹群一棵棵葉黃、枝枯、樹死,最後一棵經過「白蟻侵害防治」,仍是救不活。緊接大片的垂榕、榕樹以及校園西北角落高大的肯氏南洋杉聚落,也都一棵棵枯萎凋零!
今年六月更發現校園中庭種植了二十餘年的台灣欒樹區,其中一棵原本枝繁葉茂,卻在短暫幾天中全數葉子枯黃掉落,全校師生看了著實焦急萬分,經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入校勘查,並於今天邀請日本國家樹醫生中興大學劉東啟教授現場講解樹木所遭遇問題,員林扶輪社、員林誼真扶輪社大力贊助,學校也配合規畫了一系列的課程,諸如科普主題閱讀、校園樹木主題地圖繪製、樹保教育推廣活動……,期能深化師生對於校園樹木的認識和正確保護概念。
台灣老樹救援協會許執行長表示,「樹醫非醫,不用農藥亦不動手術,我們只是改善樹木的棲地環境而已」,藉由高壓水柱鑽地鬆土作溝,讓樹木生長的土壤鬆軟、通氣含水又不會積水,促使樹木根系發育旺盛,根旺樹壯,自然強壯長得好。
校園老樹是我們兒時就學、遊憩的共同回憶,亦是鄉里間民眾活動與信仰中心。雖然許多老樹因為以往對樹的不了解已不復存在,若希望年輕校樹能陪伴師生慢慢成長茁壯為樹,更須注意樹木的棲地環境,植穴的整理是根的設計,整理的有效土壤空間愈多,根愈有空間生長,樹才能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