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推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 聯醫醫師揹重裝備至家戶提供個別化照顧服務
2016年11月08日
預估再過4年的2020年,臺北市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因此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有感而發的說,高齡社會的到來,臺北市乃至臺灣準備好了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在市長柯文哲指示下,推動「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醫師揹著重達9.4公斤背包走進社區、進入到家戶,提供個別化的照顧服務,建立起以居家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HCIC,Home-centered Integrated Care Model)。
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8日上午在市府召開記者會,強調柯市長高度重視整體醫療社區的整合,現在北市聯醫走入社區,進入到家戶,針對長者照顧,尤其是那些很困難,或不願意走回醫院繼續接受治療的個案,提供最好的照顧服務。
衛生局長黃世傑說明,臺北市跟上海市在交流時,都有同樣感覺,就是即便是都市化、醫療愈進步,但很多民眾仍無法照顧到,這些民眾也無法到院診療,所以柯市長把聯醫定位為社區醫院,在黃總院長上任後,導入之前他在臺大金山分院推動在宅安寧的經驗,把居家醫療整合起來,推到家戶,這是一個新的嘗試,現在也影響到其他縣市陸續跟進,讓醫療資源主動走進社區端。
聯醫總院長黃勝堅簡報時指出,臺灣目前是全世界老化速度非常快的國家,老化過程一定會碰到三個問題,死亡、失能和依賴,尤其是全世界經驗都習於轉介養護機構處理,但北歐與日本已發現養護機構蓋的再快,只能解決10%問題,因此問題還是要回歸到社區。對這些長者多重失能、環境差,要得到高品質醫療,以目前醫療體系來說非常困難,除非有不同想法。因此柯市長上任後,在衛生局指導下,聯醫從今(105)年3月1日即啟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事實上已經準備了一年,由聯醫醫療團隊主動進入家戶提供個別化照顧服務,截至105年10月31日,累計收案人數1,435人,訪視5,860人次,各職類出訪計10,744人次。
黃勝堅表示,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是透過「個案管理員」,針對失能弱勢民眾的個別需求,提供在宅醫療、居家護理、走動式居家服務、居家復健、居家藥師、營養餐飲、輔具及無障礙環境評估及志願服務等,帶入個案家庭之中。計畫實行上,除了跨團隊、跨專業的整合機制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民眾與團隊間的互信。
對此,出席記者會的大同區里長林美菊有感而發的說,北市府推動讓醫療走入社區,對社區有非常大的幫助,但剛開始跟聯醫配合時,如何讓社區民眾能夠接受,產生信任感,相當的困難。因此她透過不斷關懷,從共餐開始來進行整合,之後聯醫再進來,找出需要關懷的老人,從今年3月的在宅醫療上路以來,有許多社區民眾受惠。
林美菊說了一個她印象深刻的個案,有一個她里內的長者在臨終前跟她說,有醫生可以到家裡來看他,可以在家裡走完人生,是他這一生最滿足的事,因此她覺得市府推動醫療整合,對社區的幫助非常的大。
聯醫社區安寧發展中心主任孫文榮也分享一個癌末的案主,原判斷只能活半年,沒想到在整合醫療團隊的細心照顧下,當事人現在都還健在,超過15個月,家屬都認為是奇蹟,所以醫療團隊直接走入社區,針對個案的需求做評估,可以給予最妥適的照顧。
聯訪時,有媒體提到推動此計畫時,健保給付的部分如何處理?聯醫總院長黃勝堅則說明,目前健保局給付的對象為醫生、護理師、社工師及心理師,未給付部分有藥事、復健和營養,所以藥師的費用目前臺北市衛生局有家庭藥師計畫,就把它們結合起來,而負責復健的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也是由衛生局啟動,目前正在啟動當中。營養師的部分則由聯醫根據實際的病理需求,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