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 柯文哲:建立政策延續性的機制
2015年08月21日
臺北市長柯文哲20日下午主持「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第1次會議,他致詞時談到,最近在訂臺北市政府明年的預算,發現資本門不到12%(不含各種基金),表示整個建設速度太慢了,現在要擠出所有力量和錢做建設,這也是未來幾年在財政上要有的精神。他說,2050年的願景計畫需要大家貢獻智慧一起思考。
柯文哲說,昨天才剛從上海回來,新加坡大約3、4年去一次,每次看這些國家、城市都覺得不一樣,也有一些外國朋友對他說,過去十幾年臺北好像都沒什麼變,但是他認為不改變一定不行,所以就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一起開會討論未來的臺北怎樣會更好。
柯文哲全程聆聽「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15位府外委員暢談理念。
他結語時表示,進入臺北市政府之後,發現要處理的地點不是只有臺北市,要面對的問題也不是只有臺北市,而處理的時間也不是任期可以解決的。他舉例說,臺北市每年約1萬7千人死亡,但殯葬設施是不夠的,必須到新北市;環南市場改建案也躺了很久,因為不會在某一任市長任期內就蓋好。
他說,我們知道包括公共住宅、財政收支劃分法等議題,範圍超過臺北市,時間也超過任期,但還是要去做,在做的時候,要思考確保政策延續性的機制。他表示,去韓國的感觸很深,高房租和高房價是臺灣人民痛恨的事情,韓國的公宅公司已經26年,但看看過去20年中央政府做了什麼。
柯文哲說,他在美國約老師見面必須兩個星期前約,臺灣直接敲門就可以,但美國並沒有比較差。他認為,我們要建立的是穩健合理,實際上也很快的機制。我們不可能用新加坡或中國大陸計畫經濟的發展模式,只能用更民主的方式來解決民主失靈的問題。
柯文哲強調,他要替臺灣思考一條政策可以延續,不會換人執政就沒有的機制。他說,「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是確保政策延續性很好的機制,我們要用更民主的方式,建立讓政策更有延續性的機制,要建立表現上看起來比較緩慢,但是可以持續走的方式。
他再次強調,昨天參訪上海的浦東金融區和虹橋商務區,如果像中國的方式一條線畫下去就可以解決,但問題不是這樣的,他不認為回到威權,追求效率是比較好的。柯文哲說,解決民主失靈的方法,是要用更民主的方法解決,我們不可能用李光耀、中國大陸的統治方式。
柯文哲說,進入市府到今天他還相信這句話,「這個社會,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大家都知道」,但是錯得大家每天都還在做。他舉例說,臺灣怎麼會有六都,是誰設計出來的,是怎麼搞出來的,這很好笑,但是真實存在。
最後,柯文哲說「改變臺灣從臺北開始,改變臺北從文化開始」聽起來像選舉口號,但他會盡最大的力量,做對的事情,從此讓臺灣社會成為可以做對的事情的社會,剩下的就是咬緊牙關,一直做下去。他也說,不敢說一定做的對,但是有問題就認錯、就修正,保持這種態度,just do it。
主持完臺北2050願景計畫委員會第1次會議後,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有記者詢問關於翡翠水庫專管取水問題,現在已經確定要實施了嗎?為什麼這個方案後來又再復活了?柯文哲說,目前這個案子還在評估,因為本來約32億,現在北水處長陳錦祥有一個20億的計畫,差別在於路線縮短,然後接臺電的水管,他認為20億也是錢,就他個人意見來看,到底要不要花這個錢,還要思考看看,他倒是認為如果南勢溪不要每次一下雨,原水濁度就提升到這麼高、時間拉這麼長,也許這20億可以省掉,所以他想還是要評估看看,先做一些統計看這20億到底值不值得花,而且如果只有用在颱風天,然後要花20億,這真的要想想看。
媒體詢問上次颱風造成很嚴重的災情,讓市民都很擔心,現在新的颱風已經發海警,有沒有新的措施?柯文哲說,上週一(10日)颱風一走,就定很多改進計畫,可是有時候準備都還沒弄完新的颱風就來了,但他想,最起碼有些該改的就改,像自來水這次事情,北水處長陳錦祥已經說明過了,這次不會再出現濁水,但是可能會出現停水,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進中,讓它越來越好,有人常常問他說準備好了沒有,這就跟考大專聯考一樣,從來沒有準備好的一天,只能說越準備成績會越來越好,就這樣。
媒體詢問關於賴清德兩岸一家親的說法,要先考慮為什麼飛彈對準我們?柯文哲表示,其實兩岸關係不是臺北市長的主要工作,我們目的很清楚,就是促進交流、增加善意,現在多了一個「建立互信」;原則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其實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臺灣人民可以過好一點的生活。
他提到,事實上,在目前的兩岸關係上,國民黨有信用破產的問題,因為國民黨和大陸的來往對很多臺灣人民來講,已經有很多不信任,就個人的經驗,他發現中國大陸和民進黨互信度滿低的,甚至有一點僵的局面,所以對他來說,他只是希望兩岸關係不要太僵持、僵化或是走入死胡同,才去做這些事情。
柯文哲直言,兩岸是總統的事情,不是臺北市長的事,所以兩岸一家親對他來講只是一種態度的表示,是他先表達善意,把對方當親戚、朋友,當然接下來就是看中國大陸要怎麼處理,他認為賴清德的講法和質疑都沒有錯,但不用一開始就拒人於千里之外,擺出一種不想來往的態度。
記者追問兩岸一家親是習近平講的,那針對你的模式對綠營執政的縣市或對2016蔡英文執政會有什麼樣的改變?柯文哲表示,其實不管一五新觀點或是這次提出的民間先行,政府支持或是醫療優先,至少我們是先拋出一點議題,總比目前兩岸關係僵持不下甚至有點倒退好多了,他只是拋出一些議題,也許大家討論看看,好的話就大家用,不好的話可以再想想看有沒有其他方法,這也是做為學者,畢竟以前在大學當教授,大學都很強調創新、找出一個更有效的新方法,他想一五新觀點也是拋出一種方法給大家看看,好用就用,不行也沒有什麼不好,他的政治信仰就是,如果你講不出更好的方法,那麼現在這個的爛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有時候提出一個方法,是要看大家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有的話那也很好,我們甚至也可以用別人的方法。
有記者詢問前總統李登輝在日本雜誌上投書說臺灣跟日本原本是同屬一國,對日抗戰不是事實?而且你在去上海前有提到尊重九二共識,但是前總統李登輝說根本沒有這件事,你怎麼看這兩件事?柯文哲說,第一還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他去看四行倉庫也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對方把國民黨的抗戰事實和貢獻壓很低,但是歷史還是歷史,明明那場戰爭的主要戰力明明就是先總統蔣介石指揮,參戰的部隊也是國民黨的軍隊,這是歷史的事實,那再講臺灣當時的處境,其實真的讀歷史就知道,二次大戰時,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臺灣子弟出征18萬,臺灣的年輕人出征是日本人的軍隊,在南洋死了3萬、前總統李登輝哥哥的牌位在靖國神社,這些都是歷史,歷史就是歷史。
柯文哲說明,有時候說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不僅是針對兩岸關係,有時候在國內關係也是一樣,就像他以前講過的故事,2014年臺灣最重要的兩部電影:KANO和軍中樂園,這兩部他都有去看,電影中讓他感觸很深,他看軍中樂園的時候是姚立明和倪重華,兩個哭得唏哩嘩啦,當時他心中覺得很奇怪,想說在哭什麼,可是對他們來說,那是他們爸爸的故事;然後他去看KANO的時候,他們(姚立明和倪重華)就覺得很奇怪,他們問他,這部電影怎麼都講日語?對他們那些所謂的「外省人」來說,他們很難理解也很SHOCK,KANO那部電影70%都在講日語,因為臺灣在1931年是講日文,所以他講四個互相,不僅是兩岸,在臺灣何嘗不是這樣。
柯文哲提到,他這次去中國大陸其實有遇到國台辦的人,他跟對方說,2014年的那場選舉,有時候互相罵來罵去OK,都可以理解,可是唯獨讓他最生氣的是皇民說,他強調,被生作日本人不是他們要選擇的,他也跟國台辦的人說,你們現在不准我們臺獨的心態和民族主義他可以理解,可是對很多臺灣人來講,1895年是你們(中國大陸)把我們(臺灣)趕出中國的、把我們丟掉的,現在要叫臺灣自己回來,最後,柯文哲說,有時候在這種互相了解,講白一點是互相諒解當中,不管是賴清德講或李登輝講的,他都可以理解,講的也都對,但不需要特別強調,在整個臺灣社會,能不能用更大的同理心來彼此諒解,在互相諒解中能不能讓臺灣社會繼續前進,這才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