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5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頒獎
2016年09月19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辦理的「105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於9月21日(星期三)下午2時30分在該館文物大樓一樓簡報室舉行頒獎典禮。共有23個單位、49件出版品脫穎而出,分別得獎。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張鴻銘表示,本獎項是為了獎勵各界出版臺灣文獻書刊而設,徵求近二年已出版之研究或推廣臺灣文史書刊,每年進行評比。先依經費來源,區分為「使用政府預算」與「非使用政府預算」;後再依內容,分為「學術性書刊」、「推廣性書刊」、「地方志書」三種類型。「非使用政府預算」類之優等作品頒給獎金與獎狀;其他類別得獎作品頒給獎狀,以資鼓勵。
今年的報名極為踴躍,共計30個單位、85件出版品參加。臺灣文獻館特別聘請了知名臺灣史學者擔任評選委員。經過全體委員認真評審,共有23個單位、49件出版品得獎。藉公開頒獎方式,對各機關、文史團體,乃至於個人研究者,表示對他們的肯定。
張館長進一步表示,本次獲頒優等作品中,使用政府預算部分,有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南投陶發展史》;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出版《榮盛鼎陞:陳榮盛生命史》、《林百貨》,宜蘭縣史館出版《阿媽的故事》;澎湖縣文化局出版《揚帆棹槳──澎湖北山嶼古厝聚落姓氏圖鑑》;彰化縣文化局《新修彰化縣志》、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續修苗栗縣志》等。非使用政府預算部分,有連三年獲得優等獎的陳益源教授,主編《府城四大月老與月老信仰研究》論文集;高雄資深集郵家郭玉燦編著的《郵裡乾坤:郵藝與歷史的對話》;記載臺中市藍興媽祖萬春宮歷史的《萬春宮志》;陳宇水校長主編民雄鄉興中國小《百年迴游:興中百年校史紀錄》;劉正偉教授研究現代詩會藍星詩社的《早期藍星詩史》;傑出臺灣文獻推廣獎得主陳仕賢研究鹿港石雕的《惠馨傳藝》等著作,都值得學界與社會各界閱讀。最後,張館長表示,希望臺灣文獻館與社會各界一同努力,繼續推動臺灣文史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