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 02月 05日
不想屈原暗流淚,自製健康黃金粽,長者也能輕鬆吃
2023年05月16日
( 特派記者廖進祿 報導 )
端午節是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相傳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大家可能沒想過,粽子中的糯米、豬肉、花生…等食材,對像屈原這樣的高齡長者來說,可能因年紀增長、牙口咀嚼功能退化、腸胃消化問題等,面對想吃的粽子卻是無從下口之窘況。為了照顧高齡長者營養,南投基督教醫院周孟穎營養師親自示範健康黃金粽的製作,透過食材挑選及改變切割、烹煮的方法,讓長者或照護者可自行製做美味健康且質地柔軟的粽子,即使牙口不好的高齡長輩,也能輕鬆入口,讓全家人於佳節一起開心享用美味粽子。
吃膩了傳統油膩的粽子,不妨試試順應纖食養生的健康黃金粽,一個小粽子可以吃到滋補養生的黃金蟲草,選用地瓜、小米和綠豆仁取代部分糯米,佐以紅藜麥可改善粽子黏度,也增加米料食材多樣性,能獲取更多膳食纖維和營養素,將大塊肥豬肉改為肉質較軟嫩的雞腿肉、乾燥香菇改用新鮮鴻喜菇、美白菇等其他菇類,素食者可加入豆干、豆腐或豆包等,都能改善粽子的質地且增加營養,使用櫻花蝦增加內餡的鮮味就可以減少調味品的使用,達到低鈉的目標。藉由切成小塊,聰明選擇食材和運用烹調技巧,對調整粽子質地也很有幫助。以南部粽特有的烹調方式:生米料直接包餡,再下鍋水煮,所以粽子味道會清淡一些,口感濕潤有黏性相對綿密許多,在包粽子和放餡料時不要緊壓,記得多留些空間讓食材吸水,粽子就能更鬆軟好入口。
營養師提醒您,傳統粽子高油、高鈉、高熱量,是膳食纖維含量不足的「類主食」,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與肥胖患者應注意攝取份量,咀嚼困難或具急性消化性潰瘍、慢性十二指腸潰瘍、膽結石等腸胃較差民眾則不宜多吃,一天不超過一顆為限,吃粽子仍應細嚼慢嚥並搭配適量蛋白質和新鮮蔬果,才能補足一日所需的營養,達到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原則,搭配適度的休閒運動,如此一來才能吃的安心、食的健康,過一個享受美食無負擔的端午節。
>圖一.健康黃金粽,選用全榖雜糧取代大部分糯米,增加米料食材多樣性,能增加更多膳食纖維和營養素,餡料採高纖維食材,也可以選用雞腿肉或豆乾丁取代肥豬肉,透過改變食材能改善粽子的質地且增加營養降低熱量。
>圖二.粽子好吃,但為了健康著想,也要節制,建議粽子一天不超過一顆為限,把粽子當主食,吃粽子仍應細嚼慢嚥並搭配適量蛋白質和新鮮蔬果,才能補足所需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