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 02月 12日
志工像媽媽 迷途少年重溫母愛暖流
2023年03月23日
( 特派記者廖維丞 報導 )
南投看守所志工汪素喜老師,過去曾在臺北少觀所輔導少年近30多年,近年搬回家鄉南投鹿谷過著退休生活。本所陳育鼎所長借重汪老師過去在矯治機關輔導貢獻與經驗,特邀汪老師為家鄉繼續付出,為本所及附設少觀所的收容少年與收容人進行個別輔導。
汪老師在所內遇到一位因傷害案件而入所收容的少年「小億」(化名)。小億談起自己家人時表示,「在幼稚園時媽媽就離開自己,那時還小,不知道離開的意思,只是覺得媽媽怎麼這次出門那麼久,都不回來,爸爸從事防漏工程,一肩扛起照顧姐姐和自己的責任」。在汪老師同理的輔導下,看到少年眼裡淚光是對家人愧疚。小億回顧過去10年歲月裡,爸爸把精力全部放在姊弟兩人身上,平坦的臉龐烙上滄桑痕跡,臉上的鬢角開始有著斑白雪花。姐姐在外縣市就讀名校,自己卻因放蕩、自認重義氣而讓家人擔心。
小億談到未來,汪老師鼓勵他把出所當作自己重新出發的起點入所前小億已跟爸爸學習專業防漏工程一年多,覺得爸爸擁有專業技術卻只是捧人飯碗,任老闆宰割。自許走向創業一途,要成立公司當個好老闆,讓所有員工,能為自己拼搏,找到自己價值,都能創造自己的成就。汪老師則提醒小億創業要先增強自己的能力,打好基本功,不怕沒機會。小億在淚光中醒悟說道,「這次入所讓自己有更多思考時間,學會面對過去不成熟的自己,走出看守所大門,有信心把專業防漏技術承接下來,這是對爸爸的承諾。」
汪老師在陪伴少年過程裡,能用沒有代溝的話語拉近少年。小億表示「自己沒有媽媽!(汪)老師像自己理想中的媽媽一樣,願意聽自己說話、彼此討論,過程沒有感受到偏見和歧視,只有滿滿的微笑跟肯定的點頭,讓自己覺得被支持,看到未來自己的光亮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