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 01月 20日
心中有「愛」,人人無「礙」!共創多元尊重無歧視友善社區
2016年08月10日
( 特派員陳錦玲南投報導 )
在社區中,當我們談及不同於「正常人」之障礙者時,有時會無所忌諱的在大庭廣眾或媒體傳播下叫罵「跛腳」、「青瞑」、「臭耳囊」、「腦殘」、「智障、趴代」、「神經馬」、「肖耶」等俚語,在這無心之言語中除了傷及無辜之障礙者的尊嚴外,更可能讓我們可愛的社區落後於國際正夯的保障身障權益之趨勢中喔!
公平及機會均等是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的國際趨勢,也是目前社會福利發展上的重心,其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全民參與的社會。然而,身心障礙者卻因為社區或住家地理環境、就學、就業、資訊接收以及社會不尊重與不接納的態度形成之心理障礙,而阻礙其社會參與的機會。
為此,中央在社會政策制定上,一方面為與國際發展趨勢接軌,另一方面也為呼應憲法保障人們生而自由,在尊嚴上、在權利上一律平等之立意,所修訂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更明定「反歧視條款」,欲導正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偏見或誤解,避免身心障礙者遭遇到各種可能的歧視行為。本縣為推展「反歧視條款」並將此新生活態度落實到地方,期望透過宣導教育轄區內民眾,以建立多元尊重、無歧視、參與機會均等的友善社區,促使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優質的生活環境。藉由宣導內容對民眾價值觀的影響,增進社會對「障礙」的認識與接受,減少社會加諸在障礙者身上的歧視,縮小國家政策意識與民眾之觀點差異,間接提升推動身障相關政策之效益。
如何卸除偏見與身障者之烙印,以及如何推動社區融合,是首要的社會工程,讓「人權」觀念落實成為日常生活世界裡的認知模式、互動形態、相處機會及群聚關係,更需要民眾共同積極參與,讓南投縣不只風景美、人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