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墘藝術聚落門牌掛牌儀式暨音樂會
2022年09月04日
( 特派員陳錦玲 台中報導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補助大甲愛樂室內樂團辦理「藝樂!尋找海線公共藝術計畫」公共藝術推廣活動,昨(3)日上午在大安區舉行「海墘藝術聚落門牌掛牌儀式暨音樂會」,超過百名社區居民及愛好藝術民眾熱情參與,感受公共藝術與音樂對話的跨界魅力。
文化局表示,盧秀燕市長上任以來積極打造美學城市,臺中市設置公共藝術作品數量屢居全國年度之冠,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區公共藝術作品已達564件。今年更有3組團隊獲得補助,結合表演藝術及社區參與辦理公共藝術推廣活動,其中大甲愛樂室內樂團為臺中市110年度傑出演藝團隊,「藝樂!尋找海線公共藝術計畫」自今年7月起邀請藝術家林龍杰創作「鯨生華」公共藝術作品,並陸續辦理公共藝術講座及工作坊,帶領社區民眾製作藝術鯨魚造型門牌,不但強化了在地環境與藝術的連結,也為社區創造出耳目一新的風貌。
昨日上午在大安聯合里民活動中心舉行的「海墘藝術聚落門牌掛牌儀式暨音樂會」,文化局專委程泰源、大安區公所所長許宏綺、大安區海墘里里長王勝宗、海墘國小校長藍同利及藝術家林龍杰等亦出席共襄盛舉。藝術家林龍杰將彩繪鯨魚造型門牌致贈給文化局與海墘里,與〈鯨生華〉公共藝術作品互相輝映,大甲弦樂四重奏與男中音也在現場演唱「青春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動人曲目,上百名社區居民徜徉在悠揚樂音中。
「我們海墘以前叫做『海翁窟港』,這個海墘的門牌用海翁(鯨魚)的造型,告訴來訪的朋友這就是我家!」參與彩繪門牌的羅小姐開心地說。大安區海墘里王勝宗里長也表示,透過參與鯨魚門牌繪製,社區里民對海翁(鯨魚)有了更深刻的情感連結,同時更凝聚對社區的認同感。
大甲愛樂室內樂團鄭宥媃團長說明,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倡導的保育海洋生態理念,這幾次活動除了介紹公共藝術作品,也嘗試加入生態教育活動,讓民眾感受公共藝術的造型美感,以更多元跨域的方式體驗環境與藝術的連結。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大甲愛樂室內樂團將於9月8日辦理本計畫最後一場次的校園工作坊,邀請海墘國小師生共同繪製鯨魚門牌,並發布活動紀錄精采影片,相關訊息可至文化局官網(https://www.culture.taichung.gov.tw/)及大甲愛樂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jiamusic98/)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