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蕭啟郎銅雕、陳三火剪黏聯展」
2016年03月22日
蕭啟郎與陳三火,各擅長於銅雕與剪黏藝術創作,兩人都以傳統為根基,追求創新,先後榮獲中華民國資深青商總會頒給「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獲總統接見。
從傳統出發,蕭啟郎的銅雕作品充滿鄉土情懷,傳達童年記憶中鄉野生活的樸質風貌。蕭啟郎原是彰化社頭農家子弟,後來定居高雄,早年專長於平面視覺設計、水彩、油畫,立體創作,榮獲諸多全國獎項。其後經歷建築、廣告公司等企劃工作,18年前捨棄汲汲營營的忙碌生活,回歸追求質樸、純真和恬適的處世方式,一頭栽進雕塑藝術的領域。蕭啟郎以臺灣早期農村生活的作品,享譽國際,除了2006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之外,也在2014年入展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並榮獲民族文化傳承獎。蕭啟郎認為童年記憶是他的靈感創作來源,其恬適的意境、真摯淡泊的性情最能表徵其內心的嚮往。此次展覽是一個傳統鄉土與全新的作品呈現,古典紋飾與現代簡約造型融合為創作基礎,透過當代技術媒材靈活運用,展現融合東方文化古蘊的當代之美。
陳三火,臺南麻豆人,自17歲就開始跟隨剪黏大師李世逸學習廟宇剪黏藝術,有感於臺灣的剪黏工藝即將失傳,決心將工藝轉為藝術創作,將剪黏由附屬於廟宇建築的藝術,轉化為單獨的藝術品。陳三火老師獨特的「敲擊隨緣技法」全然不同於傳統人工剪裁材料--人工剪裁是完全依照匠師想法,切割出所需的形狀,因此只要透過材料裁剪、黏貼,就可做出許多類似的作品;敲擊隨緣技法是藝師將陶瓷敲擊後,慢慢琢磨這些不同形態的碎片,賦予適合它的角度和位置,所以每尊作品絕對都是獨一無二的。運用隨機的破碎材料,就是智慧與創意的考驗,除了考慮形狀、色澤、弧度、厚薄,更重要的是「由形入意」。本次展覽也呈現了媒材運用的創新,例如作品「十二生肖」就運用蠔殼創作。他的作品中包含傳統與創新、變化與重組,是為傳統立新意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