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 11月 29日
水稻褐飛蝨現蹤跡 縣府籲稻農掌握防治時機
2015年10月12日
( 特派員陳錦玲南投報導 )
近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調查轄內水稻褐飛蝨發生情形,發現彰化縣花壇鄉、秀水鄉及田中鎮等地水稻田已零星出現褐飛蝨危害。為避免危害持續擴大,縣府籲農民加強水稻褐飛蝨防治工作。
縣府農業處表示,褐飛蝨的成蟲、幼蟲都偏好成群聚集水稻基部吸取稻液危害,受害輕者基葉黃化,重者全株枯萎、倒伏,造成「蝨燒」現象。農民應檢視稻叢基部,如發現每叢水稻的褐飛蝨達 5 隻時,應即刻進行防治作業。
農業處表示,褐飛蝨偏好成群棲息於稻叢基部,噴藥前應先將田間水位保持3到5公分,促使褐飛蝨蟲體向上移動,以提高防治效果。農民可選用相關藥劑進行防治,包括10%氟尼胺水分散性粒劑2,000倍、10%賽速安水溶性粒劑4,000倍、16%可尼丁水溶性粒劑3,000倍、2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20%達特南水溶性粒劑3,000倍等。
褐飛蝨又稱稻蝨,農友俗稱「跳仔」,通常發生在第2期作孕末穗期到抽穗期間,成蟲前翅狹長,半透明稍帶褐色,其後緣近中央處有黑褐色斑紋, 成蟲與若蟲均好群集在稻株基部吸取稻液危害,受害輕者基葉黃化,嚴重者全株枯萎,造成「蝨燒」現象。為減少褐飛蝨為害,栽培時應避免施用過量氮肥,此外,長期積水及低窪溫暖潮溼環境有利褐飛蝨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