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托老一條龍 橫跨預防準備與長期照顧 打造宜居城市
2015年10月12日
因應高齡社會到來,台中市政府推出「托老一條龍」政策,整合政府、社區、醫療等資源,從健康時期的預防準備,到失能階段的長期照顧,依據長者健康狀況分別規劃長青學苑、長青快樂學堂、多功能日間托老、多元照顧中心等四階段政策,透過一條龍照顧體系,落實「生活首都•宜居城市」的施政願景。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長呂建德今(12)日於市政會議針對「托老一條龍」社區照顧體系規劃進行專案報告,截至今年7月止,台中市65歲以上老人有27萬4,371人,其中一般老人20萬5,777人(75%)、衰退老人2萬7,438人(10%)、輕中度失能2萬1,950人(8%)、中重度失能1萬9,206人(7%)。
市長林佳龍指出,台中市老年人口未來10年推估將成長1.7倍,未來35年將成長近3倍,托老照顧體系的規劃刻不容緩。老人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資產,因此市府將比照「托育一條龍」制度,建立「托老一條龍」照顧體制,這不是單純補助,而是以社會投資理論建立良好的投資循環機制,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多贏發展。
林市長並提出「721政策」,盼透過良好的制度,讓7成老人都能健康樂活、預防成為被照顧者,另外2成亞健康老人提升復原力、強化生活自理能力,1成失能老人也能獲得完善照顧。
「台灣花費太多經費在失能者長照服務,卻忽略預防照顧的重要性!」呂局長表示,「托老一條龍」依據老人健康狀況,從預防照護準備期(健康)、初級預防照顧(健康與亞健康)、次級預防照顧(亞健康與輕度失能)、長期照顧(失能與失智)等四階段,分別規劃對應政策,全面滿足老人需求。
第一階段「預防照護準備期」針對健康長者,以「學習成功老化,預防成為被照顧者」為目標,包含擴充社區關懷據點、擴充老人共餐服務、全國首創銀髮生活達人館、長青學苑開辦活躍老化學習課程等。
呂局長進一步說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從去年底的217處成長至230處,預計107年達成260處,提升村里涵蓋率;老人共餐服務今年目標值為150處,預計107年達到200處;銀髮生活館則由專業人員訪談生活達人,製作生命故事書、影片、教案等,傳承達人技能;長青學苑將年齡向下延伸,以55歲至64歲為族群,開辦養生、健康、福利等短期課程。
第二階段「初級預防照顧」以長青快樂學堂(托老所)為主,針對65歲以上健康與亞健康長者,提供一週5天、每日6小時的日間托老服務,今年已設立12處;其中清海長青快樂學堂將與梧南國小合作,全國首創「老少共學」,不僅活化校園閒置空間,也促進世代交流。未來目標是擴充至健康管理、銀髮休閒、生活支援等面向,創造銀色產值。
第三階段「次級預防照顧」針對65歲以上亞健康與輕度失能╱失智長者,規劃「多功能日間托老中心」,以提升復原力為目標,改善因缺乏輕度失能服務導致長者容易趨向中、重度失能的現況,預計105年於縣長官邸設置一處。市府並以日本為借鏡,將透過社區定點日托服務、彈性到宅家庭支持、培訓指導照顧服務員等面向,建立社區照顧體系。
此外,市府也將成立「社區失智照顧支援中心」,由政府帶頭,整合社福團體、醫療資源、社區志工等資源,提供最專業的失智照顧服務。
第四階段「長期照顧」針對失能與失智長者,透過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等服務,建立長照十年計畫服務體系。其中居家服務包含營養餐飲、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居家無障礙環境等,社區照顧包含日間照顧、家庭托顧、交通接送、社區復健等,機構服務包含長照機構、喘息服務、護理之家等。
此外,今年底前將創立「多元照顧中心」,針對65歲以上失能╱失智老人,以日間照顧為基礎,採堆積木方式擴充居家服務、臨時住宿、沐浴、餐飲、接送等小規模多機能服務。
市府也將試辦單一窗口提供社區型長照服務,在現有長照服務流程中加入「服務協調者」,結合在地社區資源,因應長輩及家庭需求,強化資源整合,預計明年在西屯區試辦。
副市長林陵三表示,社會局從丹麥、日本取經,並考量台灣環境,擬定全面的照顧計畫,由於《長期照顧服務法》已於今年5月通過立法院三讀,而《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也於今年6月行政院會通過,預計2018年上路,因此社會局制定政策時務必與中央法令相互比對,貫徹執行。
林副市長也指出,「次級預防照顧」及「長期照顧」相對困難,但卻也是最關鍵的階段,現階段已規劃多功能日間托老中心、多元照顧中心各一處,未來應進一步擴大規劃。此外,由於專業護理人員缺乏,請衛生局配合實施簡易照顧課程,儘量補足照護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