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鄉福興社區生活藝術行腳成果發表「鏡像水月」揭幕
2019年08月29日
新竹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生活藝術行腳計畫:食藝復興‧神農再造」整體活動成果要亮相囉!由新竹在地設計師林高正、劉威廷與廖苡秀團隊聆聽與收集福興社區居民改造公共空間需求與意見後,以福龍宮神農大帝誕辰(農曆四月二十六日)酬神前十日借滿月月圓亮光為居民照路的溫馨故事為靈感,為福龍宮酬神台改造設置「鏡像水月」月環燈,象徵月環燈如同溫柔的月光一樣照亮社區角落。
文化局局長李猶龍表示:「鏡像水月」月環燈是經過福興社區居民共同發想的作品,是一座有故事的社區藝術裝置,歡迎想認識新竹縣社區生活文化的大小朋友,來社區分享居民與藝術家共同協力完成的作品,一起重新發現生活美學與瞭解社區的文化、歷史。
今年度計畫課程主軸為「食藝復興‧神農再造」,以福興社區重要的信仰中心福龍宮所祀奉的神農信仰為主題,規劃一系列的食藝與神農體驗課程。目標皆為讓社區居民感受生活美學,領略風土之美。社區居民參與了十堂豐富、多元的藝術課程,包含認識社區生態資源的「嚐百草」、陶器製作、醃漬風土小食等手作課程,除了聆聽講師的分享之外,大家也在「社區藝術願景論壇」課程裡,說出希望改造福龍宮酬神台公共空間、分享在地的種種故事。
過去在農業時代,路燈較少,神農大帝生辰祭祀一般舉行在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但因陸續有不少居民因早期街道照明不足前來參與賞戲時發生意外失足。居民便提議將祭典提前十天至四月十六滿月時日舉行,如此便有充足的月光可為居民照路。經過焚香祝禱、擲筊後,神農大帝也允諾了更改祭祀時間。因此今年社區裝置藝術,以此故事創作了月環燈設置於酬神台上方,希望福龍宮神農大帝體恤信眾的故事,能如同溫柔的月光一樣悠遠綿長傳頌。
透過「社區生活藝術行腳」計畫,增加了文化局與社區、社區與藝術對話的可能,也讓社區重新認識藝術,並且實際改造社區空間。「鏡像水月」結合了公部門、專家、藝術家和在地居民等一同思考屬於社區的多元面貌,讓藝術打入社區議題,成為溝通的媒介,使社區對於藝術的想像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擁有更多元、更豐富的可能,文化局未來將持續深耕及改造社區,讓社區們的街角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