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埔里—2019蛹之聲夏季音樂營
2019年08月01日
秉持著將交響樂平民化,讓偏鄉學童有機會有機會接觸音樂的美好,由文化部支持,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與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聯合辦理,一年一度,大埔里地區音樂教育盛事,蛹之聲夏令營又來啦!
在這跨校交流,孩童相互激盪學習的時刻,不只是音樂,同時也是讓學員們能更加瞭解團體互助的重要性。
以此為基礎,此次夏令營,特別為剛開始接觸音樂的學員們設計了一堂音樂遊戲課,透過杯子、紙、氣球等生活中方便取得的小道具,帶給孩童們寓教於樂的節奏、音色體驗學習;透過畫圖,讓孩子們將聽到的聲音具象化,從而更能掌握音樂表達。負責音樂遊戲課的老師何嘉琪表示:「營隊中有些孩子才剛接觸音樂沒多久,透過遊戲課程,不只是讓孩子們初步了解音樂,同時也是讓他們從音樂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互動中學習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都是在音樂道路上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除了音樂遊戲的基礎學習,「大手拉小手」學長姐手把手帶著學員們的教學練習,更是孩子們在音樂營中顯著成長的重要關鍵。
每年的蛹之聲營隊參與,已然成為中山女高弦樂團畢業學姐們的一項傳統。將自身所學回饋地方鄉鎮學童,這場公益之旅,不只是讓偏鄉孩子們能享受到難得的單獨教學經驗,對這些剛成年的姐姐們,也是個心靈成長的過程。現就讀於台灣大學的郭向寧今年是第二次參與蛹之聲音樂營,兩次的觀察下來,雖然孩子們活潑中依然帶著些調皮,但在要求學習的過程中,也發現他們越來越能靜下心來在該認真時聽從教導,這對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來說,是很不容易的進步。今年第一次參與,今年剛從中山女高畢業的黃書寧,對蛹之聲營隊的理念也是十分認同。相對於都市,埔里資源相對缺乏,實際來到埔里後,也發覺這裡有不少小孩家境並不太寬裕,或是面臨著隔代教養的問題,學習音樂,讓他們能有一個興趣,甚至是透過這興趣認識更多志趣相符的朋友,對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著很大的幫助。
除了中山女高的學姐外,亦有旅外留學的大學長,在放假時間,特地抽空回來,將外地所學習的經驗,教授給學員們。
目前留學於明斯特音樂院,主修長號的劉庭宇,是蛹之聲管樂指揮徐佩珈的學生。雖非從蛹之聲體系出身,但亦早在四年前老師的牽線下,與蛹之聲結緣。在德國的學習過程中,發覺到蛹之聲許多理念,與西方教育體系是不謀而合。在台灣,傳統上會認為演出是個專業的場合,若沒有一定的水準,是無法登台的,而蛹之聲更多是選擇給這些小孩於演出中學習成長的機會,即便孩子們技巧上未必成熟,但透過演出的過程,不只是提升臨場技巧,更是磨練孩子們的態度。
音樂是城市文化中重要的血脈,或許孩子們未來不一定從事音樂相關行業,但有過音樂學習的經驗,進而培養出對文化認同的態度,這個改變不只是對孩童,更可能是對未來地方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性。
8月2日星期五下午五點,今年夏天,小小主人公們努力的成果即將於埔里藝文中心活力呈現,現場無須門票,免費入場,歡迎蒞臨參與,一同欣賞與見證,這些小小多元文化種子,如何成長,茁壯,敬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