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在地共融遊具公園營造規劃北中南區同步並進
2019年07月31日
縣長徐榛蔚昨(29)日與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特公盟) 理事長張雅琳、議員魏嘉彥、吳東昇、市民代表會副主席李振瑋、代表楊哲灃、國裕里里長杜曉炬及國防里里長黃強一同關心共融式公園的推廣,打造花蓮成為「孩子的樂園,銀髮族的天堂」。
針對共融式公園之設計建置,特公盟理事長張雅琳表示,遊戲場是孩子們的健身房,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自由奔跑、跳躍、創造、想像並建立人際互動,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學習模仿、發展各種感官與認知能力,一個好的共融式遊戲場應具有「分齡適能」,能讓孩子透過肢體與感官活動,使孩子的大腦各區域整合效率提高、思慮反應速度提升的腦力發展設施。
理事長也提出各項措施,例如:選擇大型共地作為分齡適能政策示範點、邀請兒童遊戲專家擔任評選委員、舉辦公園改建說明會,邀請在地親子參與、採用自然素材,增加遮蔭等訴求,打造適合孩子遊戲玩耍的樂園,不論是老大人、家長或小孩的需求都能滿足,期待建構出一個無障礙且「分齡適能」的遊憩空間。
縣長徐榛蔚表示,目前縣府建設處已找好據點由北、中、南區同時規劃執行,未來串聯綠色廊道、黃金東海岸、城市花園及親山親水步道等,對於其中法規與經費部分,縣府會努力爭取,以期未來法規放寬,縣府堅持對的事情,戮力去做去執行,讓共融式公園能成為一個無障礙且「分齡適能」的遊憩空間。
共融式公園的設計除了滿足各年齡層以及特殊需求孩子的身心發展外,親子共遊、老幼同樂的可行性將會納入考量,在戮力推動共融式公園的同時,會保留大面積綠地,讓鄉親隨時都能親近大自然。
最後縣長徐榛蔚也特別強調,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家長應適時擔任引導者與陪伴者,從旁觀察孩子,指導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遊戲方式,不僅能滿足孩子的「遊戲權」和「參與權」,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家長在參與的同時,也能喚醒赤子之心,重溫童年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