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國家與我大專生組隊洄游 駐村結果超亮眼
2019年07月27日
為落實政府「新南向政策」農業青年人才交流,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和中興大學合作,邀請東南亞國家來臺參加大專生洄游計畫,實際入住臺灣農村一個月,直接體驗農事並與居民共同推動農村事務,期將來臺所學知識與經驗帶回國家促進農業發展。本(27)日在臺北文創大樓六樓多功能廳D室召開成果發表會,除了發表展現一個月駐村成果,也同時讓來自其他新南向國家學者專家有機會帶領國際學生來臺參與。
農委會表示洄游競賽每年都有上百位大專生提出近百個創意,將年輕活力、創新想法及大膽實踐的精神帶入農村社區。這樣的駐村共學機制也吸引東南亞國家跨國參與臺灣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今年有來自越南胡志明市農林大學、泰國農業大學、菲律賓大學洛斯巴尼奧斯分校、印尼松巴哇科技大學及中興大學國際農業學程中心5所大學組隊來臺,分別於臺中市泰安社區執行「找回農村溫度,友善環境營造」計畫、公老坪社區「公老坪糖?與產業空間再利用創意提升計畫」計畫、南投福龜社區「永續景觀生態農村建構與農產病蟲害防制之整合」計畫、嘉義月眉社區「花開甜蜜新融合,農業與藝術之結合」計畫及苗栗鯉魚社區「從田裡的魚出發,走向里山社區」計畫。純樸的農村也因此增添了多樣性的異國文化與年輕活力,居民都笑稱不用出國即可拓展國際視野!
今年為讓國際學生及早融入臺灣農村,來臺前即召開數十場次國際視訊會議,使國際學生得以自身所學專業與創意,協助解決在地議題。其中菲律賓學生因早已確定計畫方向,駐村後馬上與社區合作,共同製作生態庇護站,吸引當地鳥類、蜜蜂、爬蟲類等多樣性生物,維持地方小型生態系統;菲國學生還參考相關國際文獻,研究改良現有的咖啡果小蠹誘捕裝置,希望能以生態防治方法增加捕捉效率與降低成本,直接回饋社區。
另國際農業學程中心學生與鯉魚社區居民合作,向當地居民學習農村以農廢料自製福壽螺餌料的方法,透過友善大地的誘捕方式消滅福壽螺,並利用所學專長營造多處生態棲地,與社區共同建構符合里山精神的經營模式。
社區對於國際學生帶來異國創新活力都相當滿意,可惜的是駐村一個月實在太短,希望將來國際學生可以駐村更長的時間,以更深入了解臺灣農村。透過這樣跨國性團隊學習與交流和這樣特殊的機會與經驗,激盪出更多創新想法與技巧,希望未來有機會可再來臺駐村共學。
透過本次成果發表會分享國際大專生洄游的經驗與做法,期待這樣國際合作模式,能達到社區、學生、學校、政府多贏的局面,引動更多國際師生重視國際青年人才導入農村、解決農村發展議題,甚至表達願意來臺參與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