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區歲末祝福見證分享――慈濟志工戴春雄
2018年12月16日
「雖然是這麼多年了,但我還是覺得做得到就繼續幫忙!」出於關懷原住民孩子的一念心,慈濟志工戴春雄十二年來每個月資助「清流原住民學生課後扶植」的安親班,希望山裡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多教育的薰陶。
十一月末,群山環抱的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稻穗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閃閃發光,大地一片靜謐。修女曾瑞琳正在家中教導二十位安親班學童讀誦賽德克語「拔牙禮」――「blebin」「rupun」「guya」,稚音響亮。
當年近八十歲的戴春雄、莊阿純夫婦來到安親班,小朋友興奮地高喊著「阿公、阿嬤來了!」兩人露出了慈藹的笑容回報孩子們的純真。
牽起戴春雄資助清流部落安親班的因緣,是在2006那年的四月,他參加南投縣政府舉辦的吟詩比賽,等待評審評分的空檔,他到會場外頭走走。恰巧遇到舊識曾瑞琳修女,便上前問候,她是帶著清流部落的小朋友來參加母語比賽。
戴春雄曾經住互助村梅子林部落近二十年,當時經營碾米廠,清流部落九成以上的農民都將稻穀賣給他,因此他對清流部落的人存有一分感恩之情。若有人家沒錢給孩子看病或註冊,他一定毫不遲疑地借錢給他們,故深受部落人們的敬重。
因為二十多年前就認識曾修女,也與清流部落居民有過長期的互助之情,因此當問候中得知她已經退休,戴春雄便建議她可以幫山上的孩子加強課業輔導,提升孩子的競爭力。豈知愛心相契,曾瑞琳表示她自去年就已經在部落裡開辦安親班。「我要教育這些幼苗讓他們長大,接受更多的教育,讓原住民不要被人家看不起,也要自立自重,這是很重要的教育工作。」曾瑞琳的理念與他不謀而合。
但曾瑞琳表示,每天要雇請車子接送就讀北港國小和互助國小的三十個孩子來上課,又要提供他們吃點心,經濟上的負擔讓自己似乎有些力不從心。戴春雄一聽,毫不思索地說:「只要數目不是很大的話,我可以幫忙。」曾瑞琳難以置信:「真的嗎?」「真的啦!」就這樣,自下個月份開始,戴春雄每月資助安親班一萬二千元,每逢初一、十五回老家拜拜時,也不忘帶著自家店裡的包子去關懷孩子們。
戴春雄、莊阿純夫婦離開互助村後即遷居埔里鎮,結束碾米廠事業改做包子、饅頭餐點,生意平順,生活無虞。2006年夫婦二人受證慈濟慈誠委員,加入志工行列,更是出錢出力。誠如支持清流原住民學生課後的扶植,一樣懷著感恩回饋、付出無所求的心。
倆老這天星期三下午來探望互助村,曾瑞琳正在家中為來自北港國小及互助國小的二十位部落學童講述「母語文化故事」,主題是「拔牙禮」。她先帶領小朋友讀誦賽德克語的「拔牙禮」,然後說到此習俗的來由。「古代的父母認為女孩子拔掉門齒比較漂亮,但是現在女孩子要有牙齒才漂亮,所以可不可以隨便拔牙齒?」「不可以!」小朋友大聲回答。
同樣發心為部落孩子付出的高小娟,是曾瑞琳的祕書,她感恩戴春雄的幫助,安親班才能順利持續經營,而且還照顧孩子的營養。甚至冬至時還會送來太太在家裡煮好的湯圓,幾年來從不間斷,「那分用心,很讓人感動!」
高小娟表示安親班每天會安排不同的課程,包括英語、音樂、原住民文化等,藉著多元課程,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但特別看重的還是孩子的品行,因此在文化的課程中會教導先人的禮規,也會帶孩子至天主堂聆聽道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
看到孩子們專注地聽課,又聽著高小娟的簡介,戴春雄夫婦感到十分欣慰,自己的一點點付出,能夠幫助這群孩子有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他們相信只要持續以愛心澆灌,一棵棵幼苗有朝一日將變成能夠遮風避雨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