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探討將藝術帶入城市
2018年07月13日
( (特派員陳錦玲 台中報導) )
臺中市立美術館正緊鑼密鼓籌設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7月12日上午在市府舉辦「一座美術館與城市的關係―泰德現代美術館交流沙龍」活動,邀請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分享美術館與城市的連結策略及國際展覽經驗,臺灣八大藝文機構也與會,共同探討美術館如何既在地又國際,期能為預計111年開館的臺中市立美術館激發無限可能。
與會的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說,臺中市立美術館基地位於水湳智慧城,規劃與臺中市立圖書館共構為「綠美圖(Museumbrary)」,目前建築規劃設計已經完成,也成立了美術館籌備處,期望深化在地藝術發展,帶領臺中藝術邁向國際舞臺,打造與國內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場域,希望帶給市民更好的生活空間。
泰德現代美術館的全國與國際計畫總監茱蒂斯・內斯彼特(Judith Nesbitt),現場熱情分享該館的城市交流營運策略及計畫執行經驗,泰德在英國共有4個不同定位與區位的美術館,而泰德現代美術館在2年前才成立,在籌備期間便積極與周邊社群溝通,以規劃出最符合市民需求且具在地脈絡的館舍,並持續以「更好的河畔」為願景,與周邊620個合作對象一起努力,讓美術館成為一個供民眾對話、參與的公共空間。
該館國際典藏展覽主任丹尼爾・斯雷特(Daniel Slater)則講述館舍7萬多件典藏品與全世界各城市的交流合作經驗,該館的法定任務便是要支持藝術,以及擔負起藝術的社會性責任,在國內積極經營與周邊社群的連結,而在國外的交流展覽更是積極了解當地觀眾需求,使藝術融入在地脈絡,為當地發展帶來影響,正如即將開幕的高美館「裸」展覽,即是以此理念籌劃而成。
與會的國內館舍涵蓋北、中、南各大美術館,包括英國文化協會、奇美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北市立美術館籌備處、桃園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7個館舍,分享自身與城市連結的方式,如何讓藝術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發揮藝術最大的社會效益。台北當代藝術館分享自己與周邊社區合作辦理「街大歡囍」街區藝術節的豐富經驗,藉由藝術行動與共融,使藝術主動進入市民生活,也使館舍成為親民有趣的生活場域;會中提到臺灣各地的美術館近年發展是否太過蓬勃而分散觀眾,泰德美術館則回應這是個好現象,美術館之間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
臺中綠美圖由建築師妹島和世規劃設計,名稱源於臺中市長林佳龍創造的特殊語彙,位於都市和公園間,由八個量體組成,整體空間機能相互串連,並具視覺通透效果。美術館是視覺學習,圖書館則是文字學習,兩者互相碰撞及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可能。美術館共計有3棟建築體,空間挑空最高達27公尺,期讓藝術家的作品不再受限於場地的限制,激發更多創作可能。
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表示,臺中除有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培育臺灣及中部藝術發展,未來臺中市立美術館將更著力於在地藝術的深化發展,不只是成為培育臺中藝術的溫床,也與市民生活密切連結;開館前,將逐步增加市民們對藝術的感知與喜愛,預計8月中舉辦第一個藝術體驗活動「藝術特攻隊—兒童公共藝術創作坊」,期待市民的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