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設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告示牌
2018年04月27日
( (特派員陳錦玲 台中報導) )
為讓民眾更了解臺中發展印記,臺中市政府首設「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告示牌」,5月1日舉行揭牌儀式,精選臺中一中等7處故事景點,透過深入訪談、文史資料彙整等,記錄每個地點曾發生的歷史事件,鐫刻於告示牌上呈現,希望民眾行經時,能佇足感受前人史跡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告示牌」計畫,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透過地方人士與文史專家協助,記錄舊城區歷史故事,選定7處地點設置,包括「臺中一中與金樹榮」、「一陽農園與楊逵」、「文英館與陳千武」、「連宗大樓與林連宗」、「萬春宮與藍廷珍」、「臺中戲院與謝雪紅」、「趙明河事件」,涉及的歷史風雲人物,都與臺中近代史有關,包含教育家、文學家、受難者、領導人、反殖民的刺客,以及庇護臺中開發墾荒的「媽祖」等。自臺中一中沿雙十路、成功路、平等街、民族路、自由路至臺灣大道,可繞行一圈。
揭牌儀式開場由新民高中演出臺中一中前校長金樹榮肉身擋軍隊的故事,臺中市長林佳龍、臺中市文化局長王志誠邀請歷史事件風雲人物的後代共同揭牌,包括金樹榮校長孫子金石開、金石生、金石堅,楊逵次子楊建與孫子楊曜聰,及「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文化局特別於揭幕儀式前,由專人帶領與會貴賓走訪並解說7個歷史現場。
臺中市長林佳龍說,城市歷史牽繫著城市靈魂,值得被探索和記憶;設置歷史現場告示牌,是市府推動「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的一小步,期待民眾透過告示牌,與這些歷史故事與人物對話,更深入了解臺中,未來也將以舊城區為計畫核心結合臺中州廳、刑務所與綠空計畫,推動城區發展,塑造文化觀光新亮點。
文化局長王志誠說,臺中一中1915年創立,是第一所由臺灣人設立的公立中學校,保障臺灣子弟就學;1945年12月,教育家金樹榮就任戰後首任校長,二二八事件時,學生保護金校長和外省籍師生,金校長於此(今日雙十路北側門)阻擋軍方卡車並說:「我校無任何人參加非法活動,我可擔保!」維護校內師生免於軍隊逮捕,相知相惜,傳為佳話。
「一陽農園與楊逵」設於臺中一中南側。一陽農園為普羅作家楊逵於1937年所創建,起初命名為「首陽農園」,取自商朝遺老伯夷、叔齊誓不食周粟、寧願餓死首陽山的抵抗精神。後農園多次搬遷,最後設於現今臺中一中南側。楊逵夫婦於農園內蒔花種作,並與年輕人談論文學與時事,二戰後又將農園更名「一陽農園」。
位於雙十路、臺中一中對面的文英館,是全國第一座文化中心,1976年設置,設立推手為作家陳千武。陳千武於臺中市政府服務期間,倡議設置文英館,並擔任首位館長,推動文化成果受前總統蔣經國讚許,要求每縣市須設立一座文化中心,文英館成為全國縣市設置文化中心範本。
連宗大樓位於臺中公園附近,為地上11層、地下2層的建物。林連宗在臺中開設法律事務所,並被推舉為臺中州律師公會會長。二戰後,擔任臺灣省議會參議員及制憲國大代表,二二八事件時,林連宗北上參加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遭憲警帶走失蹤,推測已罹難。1977年,林連宗女兒林信貞興建連宗大樓,以紀念父親。
成功路萬春宮記錄臺中開墾史。1721年,清廷派藍廷珍來臺平定朱一貴事件,藍廷珍出發前赴湄洲朝天閣,請出聖母三媽正身登船庇佑軍隊平安渡海,抵臺後,媽祖神像暫奉臺南大天后宮。朱一貴事件平定後,藍廷珍任臺灣鎮總兵,派員開墾貓霧捒一帶,設置「藍張興莊」,並迎回媽祖聖像,創建「藍興宮」,後多次修復,1725年正式稱「萬春宮」。
臺中戲院舊址位於臺灣大道一段,1902年創建,為舊市區最早戲院,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臺中戲院成為市民集會場所,於此地召開「市民大會」,推舉謝雪紅為大會主席。謝雪紅出生於彰化,1920年代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臺發展共產黨組織,二二八事件中,謝雪紅加入民軍二七部隊,在中共指令下離隊遠渡中國,因主張臺灣自治遭批鬥,1970年病逝北京。
位於今日中區民權路與自由路口的趙明河事件,述說朝鮮1910年被日本併入版圖,朝鮮黃海道青年趙明河萌生反抗意識,離開故鄉到臺中,並決定暗殺臺灣總督。1928年,他利用日本昭和天皇岳父、陸軍大將久邇宮邦彥親王赴臺中校閱軍隊的機會,刺殺親王,後被處以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