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油庫舊軍事遺跡捐贈
2018年01月12日
( 特派員陳錦玲台中報導 )
臺中市清水區歷史建築「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民國89年經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及地方人士搶救,免於被軍方拆除命運。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決定將大楊油庫捐贈給臺中市政府,今日上午(1月12日)舉行捐贈儀式。
今日捐贈儀式由臺中教育大學響鼓社熱鬧開場,並由臺中市政府秘書長黃景茂代表市府受贈。黃秘書長說,「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在歷史文化或軍事技術上均富有文化價值意涵,市府文資處將先進行規劃設計,以現況加固等安全維護措施為優先考量,周邊公園綠地亦將由市府觀旅局整體規劃,將以「支援美越戰爭下的軍事遺跡」為主軸,結合大肚山軍事設施,提供民眾了解清水在地文史及休憩的新去處,未來大楊油庫也將由清水區公所接管,就近維護保存。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吳長錕表示,希望贈予市府後,可以藉由市府與地方的合作,促進地方觀光發展,讓更多人了解這塊土地曾發生過的故事。
文資處指出,「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位於大楊國小旁,1960年代美越戰爭爆發,當時位於美越兩國地理位置中間的臺灣,成為美國攻打越南的中繼站,美軍進駐清泉崗;民國55年(西元1966年),為供美軍用油,美國空軍自高美海域鋪設油管、加壓站等設施,並興建大楊油庫,為中美協防時期產物。
美越戰結束後,美軍撤離臺灣,大楊油庫的重要性也慢慢失去,民國67年(西元1978年)12月16日美國宣布隔年1月1日起與中共建交,並將終止與臺灣的共同防禦條約,大楊油庫也隨之廢棄,其興建至停用歷經戰爭、撤離和斷交,見證了臺灣軍事發展史。市府於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公告「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為歷史建築。
「清水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油槽直徑28.4公尺,高度約16公尺,外環階共有66階,鋼板厚度約0.9至1.5公分,油槽外設有防溢堤,東西向長78公尺,南北向長79公尺,防溢堤牆高約1.5公尺。初建時原有7座油槽,目前僅剩1座。
初期的7座油槽總面積佔地約十六公頃,因大楊國小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遷校於現址,當時為軍方拆除2座油槽為供建校用地,另因清泉崗土地將歸還國防部,軍方再於同年以廢鐵標售、拆除其餘油槽,經牛罵頭文化協進會與地方人士極力爭取及募款,集資60萬元買下現存的1座油庫,極具文化資產保護運動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