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視覺輪播

友善稻作與生態保育兼顧農業永續與企業社會責任

分享
113

圖片:生多所提供

(特派員陳錦玲 南投報導)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共同推動「川中米友善栽培與水田生態保育專案」,於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展開友善農業及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此專案由安達人壽贊助,計畫結合在地農友力量,推動稻作減藥栽培、棲地營造及生態監測,期望打造兼顧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育的示範農村(圖1)。

 

清流部落位於北港溪、眉原溪與阿比斯溪交會處,因地勢環繞溪谷,自日治時期以來被稱為「川中島」。部落為賽德克族德固達雅語群聚落,族人稱此地為「Alang Gluban」(谷路邦部落),擁有珍貴的文化歷史與稻作傳統,並以「川中米」品牌聞名。

 

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的技術指導下,清流部落農友逐步導入減藥及友善農法,配合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之生物資源調查,建立農地生態基礎資料。當前之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豐富,顯示本區具備高度生態價值。蝶類共記錄5科46種,以粉蝶科最為多樣,並以紋白蝶與青帶鳳蝶為常見蝶種;鳥類共觀察到68種,包含臺灣畫眉、林鵰等受關注保育物種,同時也記錄到大卷尾、紅尾伯勞等掠食性鳥類利用新設置的棲架活動(圖2),反映農田環境具良好的棲地功能;哺乳類方面,紅外線自動相機亦拍攝到白鼻心、鼬獾及食蟹獴等中小型野生動物(圖3),顯示田區周邊仍保有完整的野生動物活動廊道。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未來將依據調查結果,配合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之農友輔導措施,針對蝴蝶進行食草及蜜源植物之棲地營造(圖4),並持續監測棲架之鳥類利用狀況及哺乳類活動頻度,以供提出田區棲地改善建議,建立兼具科學數據與在地實踐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模式。

 

為展現合作成果,三方於11月21日舉辦「清流部落友善農業與生態保育成果發表會」,邀請學童、農友與部落居民共同參與(圖5)。會中呈現一年來的生態調查成果,以及在減藥、減肥與不使用除草劑下仍維持穩定產量的經驗,並強調友善栽培對食農教育與食安的正面效益,期待此模式成為原鄉永續農業的示範。

分享

閱讀更多

中興國中勇奪2025中部三級學生棒球聯賽冠軍!

中興國中勇奪中部地區三級學生棒球聯賽冠軍合影

中興國中從多啦A夢的世界正向引導學生看校園霸凌

五虎將——胖虎、大雄、小夫、小杉與靜香

南投警籲用路人守法行駛 避免受罰保平安

竹山鎮臺3丙線4.7公里

暨大首度挺進全球百大創新大學!三項實力登上世界前20強

菲律賓高校委員會主席積極鼓勵各大學參與世界創新大學評比

南投縣濁水鐵道114年人文研習會員大會

理事長李育仁會務報告

南投舞蹈團受邀赴義參與國際藝術節 展現台灣文化軟實力

文化局林榮森局長特地於出團前親自前往排練場地拜訪

DEI引領社區新思維 南投旗艦計畫攜手34社區共創未來

社會及勞動局林志忠局長

當您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