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匯率衝擊下的經濟挑戰
(特派員陳錦玲 南投報導)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研究發展處於10月29日,在暨大管理學院260演講廳舉辦「關稅、匯率衝擊下的經濟挑戰」專題講座,邀請長泓能源公司創辦人暨國鈞實業公司董事長、同時身兼台灣工業協進會常務理事的陳明德講座教授蒞校演講,針對當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及匯率變動對台灣經濟造成的深層影響,提出具體的產業觀察與政策建議。
陳明德教授指出,美國自2025年7月起正式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輸美產品課徵高達20%的疊加關稅,使原本零關稅或低稅率產品瞬間被推上高稅階,導致出口成本飆升、價格競爭力驟減。他強調,台灣是典型的外銷導向型經濟體,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98%,創造逾916萬個就業機會,若無法及時調整,恐引發大規模失業潮與產業外移現象。
陳教授進一步分析,在關稅上升的同時,新台幣上半年兌美元升值幅度高達12.4%,成為亞洲升幅最大的貨幣之一。對外資而言,這顯示台灣資金市場的穩健與吸引力,但對出口商來說卻形成「隱形關稅」效應,利潤空間遭雙重擠壓,營運壓力空前嚴峻。陳教授以工具機、螺絲、自行車零組件與紡織等傳統產業為例,指出多家廠商已出現停產或縮減工時的現象,凸顯台灣產業結構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脆弱性。
除了分析挑戰,陳教授也提出具前瞻性的策略建議。他認為,企業應以「止血」為首要任務,透過外匯避險、協商關稅分擔、延後非必要資本支出等方式穩定現金流。中期應加速市場多元化與產地轉移,拓展東協、印度與墨西哥等新興市場,並導入智慧製造以降低單位成本。長期而言,建立技術專利佈局與品牌通路建設,強化綠能與ESG永續競爭力,才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掌握主導權。
在全球經濟動盪與地緣政治壓力交織的背景下,陳教授強調,「風險管理必須與成長策略並行,企業唯有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布局,方能在逆勢中創造新契機。」他同時呼籲政府積極透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多邊平台談判,爭取關稅緩衝與制度性保障,並推動「出口韌性專案」協助中小企業提升數位轉型與綠色製造能力。
本場講座吸引眾多師生與EMBA學員踴躍參與,現場討論熱烈。講座最後,陳教授以「在危機中找到再成長的力量」作為結語,勉勵青年學子與產業界共同面對挑戰,讓台灣在全球經濟重組浪潮中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