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到底在『夯』什麼
(記者邱佳喧 花蓮報導)花蓮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9月13日於花蓮福容大飯店舉辦「永續到底在『夯』什麼?跨界的ESG轉型壓力與SDGs創新機會」講座,邀請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副總經理侯家楷主講。活動聚焦「從CSR走向ESG」的關鍵轉變:不再停留在做了再補的企業社會責任,而是把環境、社會、治理納入日常決策,用數據說服市場、以動態風險管理為企業與社會先一步降風險、增韌性。

侯家楷指出,社會對ESG出現「疲勞感」,常被誤解為做報告、交差了事;正確做法是把永續當成商業策略。他以兩個案例說明「永續=商機」:傳統膠水業者改做「黏得住也拆得開」的環保膠,便於回收、降低塑膠與碳排,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國際手機品牌力推回收,除了環保,也是在回收稀缺金屬、降低原料與供應風險。重點在於把在地好產品與服務做成企業採購得起、看得見成效的解決方案。
對想啟動轉型的企業與青年團隊,他提出「說得清、做得到、看得見」三步驟:把目標與做法講明白,落實流程與產品的實質改善,並以易懂的指標量化成效,讓客戶與投資人一眼看懂、願意買單。他也呼籲把ESG拉回民眾日常選擇,從金融與採購做起:選擇具ESG放貸門檻的銀行與保單投資,留意賣場的碳足跡標示、支持醜蔬果減浪費、選擇動物福利雞蛋;連電信的用電結構與節能升級都會反映在資費與服務成本上。每一筆消費與金融決策,都是對更好供應鏈的投票。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縣府近年推動低碳旅遊、循環經濟、減塑與在地農產品牌化,目標是把永續落在日常,並協助在地企業與青年用數據與服務把「在地力」做成可衡量、可採購、可擴散的方案,讓經濟發展、社會共好與環境永續三者並進。青年發展中心補充,將持續透過創業諮詢門診、業師輔導與「新創大學堂」等資源,協助團隊完成產品打磨、指標建立與市場對接,讓ESG真正走進企業採購與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