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家庭教育課程
(特派員陳錦玲 中部報導)臺灣人向來以虔誠祭祀表達敬畏及感恩之情。為了讓初入境新住民貼近並理解不同文化中的「感恩精神」,移民署臺中市第二服務站於 9 月 10 日舉辦幸福家庭教育課程,特別安排跨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德國籍講師童德鴻女士分享德國「聖馬丁節」的故事,並帶領新住民夫妻利用回收玻璃瓶製作家飾燈,透過光影傳遞感受感恩與互助。

童德鴻女士表示,在臺灣很注重追思祖先及感恩情懷,而德國的聖馬丁節也傳遞同樣的感恩精神。聖馬丁原是羅馬帝國的一名士兵,傳說某年寒冬,他騎馬經過一位饑寒交迫的乞丐身旁,因心生憐憫,便以劍割下自己半邊斗篷披在乞丐身上,此舉象徵無私奉獻與關懷他人之情。她也分享自己在德國的童年回憶,每逢聖馬丁節的夜晚,孩子們會提著手工燈籠遊街,唱著傳統歌曲,象徵將光明與溫暖帶給需要的人。遊行結束後,孩子們會收到葡萄乾的麵包點心,增添節日的喜悅氛圍。
故事說完後,從事藝術工作的童德鴻女士帶領在場新住民夫妻將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玻璃瓶再利用,DIY 打造獨一無二的家飾燈。現場氣氛溫馨熱鬧,學員們在手作過程中,不僅感受創作的樂趣,在作品完成,燈光點亮的那一刻,在場學員表示:「透過燈光照耀,能深刻從故事中體悟到『分享與感謝』的精神」。來自越南的小貽笑著說:「今天做的家飾燈也像老師分享的燈籠一樣,帶回家可以點亮生活,也提醒自己要心懷感恩。」
除了藝術手作 DIY 外,站主任高志偉感謝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合作派出所到場宣導防詐及道路安全,並表示幸福家庭教育課程的設計,除了提供居留法規、防詐騙、家庭暴力防治及就業服務等實用資訊外,也透過異國文化交流,讓新住民在臺灣生活中找到更多理解與支持,攜手營造幸福、安全與溫暖的家庭與社會。